根据徐州市委书记、市慈善总会会长曹新平的指示精神,市慈善总会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主城区(包括鼓楼、云龙、泉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情暖失独家庭”项目,为“失独家庭”排解生活急难,抚慰精神伤痛,填补社保空缺,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 “四位一体” 联动互辅 市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情暖失独家庭”项目的关爱对象包括主城区“失独家庭”中年满45周岁(主要指女方)和丧失再生育能力的父母,特别注意惠及承受经济、精神双重压力的“失独家庭”老人。 此项目实行“四位一体”运作。所谓“四位一体”,即“四个一”同时推出,联动互辅: 一个救助平台——“失独家庭”救助热线。在市慈善总会救助管理部设立该热线,电话号码:83855185,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 一笔慈善基金——“情暖失独家庭”基金。由市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对“失独家庭”中生活特别困难者给予及时救助,同时量力而行做一些普惠“失独家庭”的实事。 一处活动场所——“心灵港湾”茶吧。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喝茶休息、互相倾述、排遣忧伤、疏导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温暖“失独家庭”的“爱心港湾”。 一支义工队伍——“金手杖”慈善义工服务队。由市慈善总会慈善义工活动指导站组织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并具一定专长的人士,成立一支专门义工服务队,为“失独家庭”义务提供家政、陪护、导医、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 专项基金 强力保障 据了解,“情暖失独家庭基金”启动规模为400万元。此后不断注入,流转使用。 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扶贫救急。对“失独家庭”遭遇天灾人祸等陷入困境者,给予2000—10000元一次性应急救助。困难极大、情况十分特殊者可突破限额。 节日送暖。对失独家庭每年两次节日慰问(中秋、春节),每个家庭每次400元慰问金或等价实物。春节前组织一次迎春活动。 医疗救助。对“失独家庭”中重大疾病患者,符合医保政策规定的住院和门诊治疗费用自付部分,即符合医保政策规定的治疗总费用中扣除医保补偿、医疗救助及其他临时救助和援助费用余下部分,由市慈善总会给予50%-80%的资金补助。 “心灵港湾”茶吧的日常必要支出。 救助程序 公开透明 据介绍,自愿接受慈善关爱的“失独家庭”可直接到各区慈善分会领取或通过“徐州慈善网”(http://xzscszh.com/)下载获得“徐州市‘失独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具实填写经相关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审查认证盖章后报所在区慈善分会。各区慈善分会对本辖区“失独家庭”所报登记表逐一审查确认盖章,汇总上报市慈善总会。市慈善总会将对各区汇总上报的登记表进行审查确认,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开展救助和服务。 遭遇天灾人祸生活十分困难申请一次性应急救助的“失独家庭”,可通过徐州慈善网下载“徐州市‘失独家庭’应急救助申请表”,具实填写后逐级签署意见,报市慈善总会审批。 “失独家庭”父母因病因伤在主城区各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义工陪护者,可向市慈善总会提出陪护申请,市慈善总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慈善义工提供住院医疗陪护服务。 “失独家庭”父母可自愿参与市慈善总会组织的“心灵港湾”、节日慰问、心理咨询等活动。
“心灵港湾”的笑声 | 7月5日下午,在风景秀丽的小南湖风景区苏公岛上,古色古香的“心灵港湾”茶吧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几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中年女士被义工们的精彩表演引逗得开怀大笑。在欢声笑语中,没有人意识到,她们是“失独妈妈”,她们自己也好似暂且忘却了痛苦,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奔头,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失独妈妈”朱黎说自己一年前就“死”了。2012年,她唯一的孩子朱妍因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停在了20 岁。女儿走后,朱黎和丈夫一起去日照散心,当时真想跳进海里,随女儿而去,“女儿死了,自己的心也死了。” “儿子走后,感觉没了脊梁骨。”一向乐观向上的于妈和丈夫的生活,被完全摧毁了。于妈辞了工作,偶然间,大街上,遇到曾经的同事,热切地拉起家常。对方一疏忽聊到了孩子,于妈一下子就蒙了,胡乱地应付几声,甩开同事掉头就走。 超市里,王妈遇到一位熟人带着女儿,人家远远地冲她打招呼。王妈看到了熟人扬起的手,没等人家手放下就转身离开了。孩子没了的6年里,王妈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后来几乎失去了语言功能。为了让丈夫再有个孩子,她和感情很好的丈夫离了婚。 “失独妈妈”们惧怕接触原来生活里的一切人,她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换了家里电话和手机号码,几乎切断了与之前所有认识人的联系。她们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埋葬了孩子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 据不完全统计,徐州市主城区有235个失独家庭。如何让这些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从阴影中走出来,市慈善总会根据市委书记、市慈善总会会长曹新平的指示精神,将“情暖失独家庭”列为精心打造的慈善品牌项目,“心灵港湾”茶吧就是“四个一”运作模式之一的“一处活动场所”。 “心灵港湾”茶吧自今年6月开设以来,除组织“失独家庭”群体喝茶休息、互相交流外,还邀请专家为他们讲授茶艺、养生、保健知识。群内人员由最初的彷徨犹豫到逐渐接受,发展到踊跃参与,活动人数越来越多。“心灵港湾”茶吧已成为他们互相倾诉、排遣忧伤、心理抚慰、温暖心灵的“爱心港湾”。 “我们不怕死,我们怕病、怕老、怕没人倾诉。”朱黎说,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有户人家失去了独生子,她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我失去了独生女儿,我知道他们失去独生儿子的痛苦。我想给他们打个电话,说几句劝慰的话,无奈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心灵港湾”茶吧组织以来,她找到“家”的感觉。逝去的孩子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是这个群里并不避讳的话题,“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小心翼翼地掩饰我们的悲伤,我们也无需看别人生怕伤害了我们的小心翼翼。” 为了让失独家庭可以“抱团取暖”,一起说说自己的痛与苦,一起走出悲伤,朱黎主动当起“心灵港湾”茶吧的特约管理员,负责组织失独家庭参与活动。 因为还有很多失独家庭不知道“心灵港湾”的存在,朱黎最近一直在电话联系他们。看着朱黎打电话,旁边人的心总是揪着。每打一个电话,她总要重复一遍唯一女儿的离世过程。看着朱黎欲落的泪水,一切安慰似乎都很苍白。他们的痛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以朱黎才努力地让更多的失独家庭知道“心灵港湾”的存在。 走出茶吧,我想:这样的“心灵港湾”茶吧还应该多办几个,关爱“失独家庭”的方式方法还应该再丰富实在一点。因为只有全社会的关爱,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尽快走出命运阴霾,感受人间温暖,重获人生阳光。 |
|